设为首页 | 收藏本站欢迎来到海南凯发娱乐传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!

已阅读

【烟台非遗】海阳大秧歌 一种古老的情

作者:admin      来源:admin  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6-08

  海阳大秧歌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,有着广泛的群众性和多种民间技艺的综合表演,是一种自娱性艺术形式。海阳秧歌据《海阳县志》记载有560年的历史,她以粗犷奔放、热烈欢快,质朴坦率,风趣幽默的表演风格著称于世。2006年5月20日,海阳大秧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  海阳大秧歌起源于劳动,因常用领唱形式,具有号子特点,亦称“秧号子”,其历史可上溯到明洪熙元年(1425年)。早期的海阳秧歌,没有固定形式和演唱脚本,大都是即兴发挥,或依靠老艺人言传身教,秧歌的内容也并不丰富。后来,随着对外来艺术的逐步接纳,秧歌在表演形式上开始多元化,它吸收了民间武术的英武功架与戏剧的表演技艺,开始有了角色。

  海阳大秧歌表演形式独特,其内容十分丰富,表现打鱼狩猎、农田耕作、大夫行医、货郎卖货、锢漏锯缸、艺人卖艺,还有扮演戏剧佳话、民间故事,粉墨浓妆,锣鼓伴奏,列成长队,踏拍欢舞,串街走巷。质朴优美,耍逗有致,情趣盎然,有浓厚的生活气息。

  海阳秧歌的演出步骤有:拜进、拜出,串街、走大阵,耍小场、跑阵式,演场。“拜进”与“拜出”主要是用于秧歌队与接受单位的联系和告别;而显示秧歌队阵容、技艺和进入表演场地开辟表演区域、拉大场的表演叫“串街”、“走大阵”;“耍小场”和“跑阵式”为秧歌队中几种角色的重复表演和各种图案变换的默契配合,犹如众星捧月;“演场”则是以上几种形式的“煞板收势”。秧歌队按逆时针方向走大圆场,指挥乐大夫舞至中间点报节目,各种秧歌小戏舞蹈节目依次亮相表演,其他演员蹲地小憩 。

  海阳秧歌的动作,要求全身都要“活泛”,要“浑身会说话”。动作非常讲究 内在力量的扩张,而扩张要靠呼吸来带动,呼吸聚散着内在力量,作用到胸部、胯部,扩展到全身,控制着动作的力度和幅度,可谓“以气带动,以内制外”。男演员讲求“铺身刹架”、“脚底生根”、刚柔相济,给人一种沉重、稳健之感觉。女演员讲究心态的表露,追求舒展飘逸,特别强调腰部的灵活性,从而形成海阳秧歌男“提沉”,女“抻拉”的特有韵律和丰富内涵。

  海阳秧歌还注重塑造各种人物形象,刻画人物性格,善于从生活中提炼丰富的舞蹈语汇,从不同角度、用逼真动人、惟妙惟肖的舞蹈语汇抨击邪恶、赞颂真善美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